close

 


四、辭修中學武術發展之教材
  隨著時代的變遷,太極拳逐漸無法吸引新世代的辭修高中部學生喜愛,為了引發學習動機,辭修的晨操拳法,也不斷的做更新,卻始終不見成效,這段時間辭修所更替的拳法分別有:陳氏太極拳老架、陳氏太極二路砲捶、武當天罡拳、五步拳、詠春拳、太乙逍遙掌、金剛拳、八步連環拳、少林連手短打。第五任校長戴曉影女士認為,辭修推行太極拳運動已十餘年,已逐漸成為學校發展特色,拳法教材應當簡單易學並統一,因此在與李心發師傅商討下,選定「陳氏太極二路砲捶」與「少林連手短打」分別為國中部、高中部晨操拳法教材。



      民國九十八年,李心發師傅退休,引薦弟子韓基祥進入辭修成為其接班人,韓基祥為辭修校友,出生於武學世家,祖父韓慶堂為中央國術館第一屆第一名畢業,固自幼深受武學薰陶,大學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國術學系,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期間除繼承家學外,尚投入李心發師傅門下,勤習陳氏太極拳與少林內功。韓基祥接手辭修拳師傅一職後,有感先前所訂之教材仍舊過難,因此在與戴曉影校長商討後,決定專為辭修中學制定全新教材,並向學校建議,直接將拳法教材命名為「辭修拳」。  



  韓基祥突發奇想的在傳統教材上做了創新的改變,除了將原有的難度動作做簡化外,更將拳法所有動作的招示名稱,皆以四字成語命名;韓基祥認為:在全校性的教學中,動作不宜過難,因為學生們在繁忙的課業下,實在不太想要花太多時間記拳法動作,因此韓基祥把「辭修拳」的動作做了革命性的調整。把整套拳調整為重複動作極多的路子,並讓每一動作給予一個招式名稱。而這個招式名稱,則嘗試著用了四字成語來取代;由於韓基祥深深感覺現在學生作文能力偏弱,因此希望透過拳法的學習與拳譜的背誦下,讓學生多記幾個成語,相信對學生會有一定的幫助。而動作與招式名稱的連結,採用了開發左右腦的圖像記憶原理去延伸,例如:披星戴月,學過此動作後都會知道這個動作要把拳頭「劈」出去,「劈」與「批」正好為諧音;拋磚引玉,學過此動作後都會知道這個動作要把拳頭轉一圈「拋」出去;開誠布公,學過此動作後都會知道這個動作要先把手打「開」,才能出拳;釜底抽薪:學過此動作後都會知道這個動作要左手拍右手的由下往上「抽」一下….由於整套拳經過調整後,重複性變成非常之高,因此上過課後,只要記得招式名稱,就肯定做的出動作,而動作的名稱與動作盡量是有一定的關連性好讓學生好做聯想,因此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容易的多。民國一百年的辭修校慶,韓基祥排出了「千人辭修拳」表演,震撼所有來賓,廣受好評。



五、辭修中學武術發展之績效
  自從韓基祥接聘「辭修拳師傅」一職後,先後成立了國術社、武術校隊,成立僅短短半年,便拿下了「台北市青年盃國術錦標賽」內家拳男子組第一、二、三名,北拳男子組第四、第五名;發展至今每年已能舉辦「班際武術比賽」,且水準之高,令人讚嘆。業界聽聞,無不嘖嘖稱奇,連在苗栗開設台灣第一所武術學校的內部規劃人員,都還曾來電詢問辭修這邊的武術教學模式,由此可知,辭修的武風已有撼動武林之現象,未來之發展指日可待。


六、結語
      在台灣,有愈來愈多的傳統文化到了今日,面臨了不易被大眾接受的命運,在無後人銜接傳承的情況下,許多優質文化被迫凋零;在辭修,很高興看到了傳統武術文化的延續,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每每觀看新聞不禁感嘆,教育除了給予學生書本上的知能外,還能給予什麼?現在的孩子生的少,部分的家庭又過度溺愛保護,造成諸多孩子的抗壓性嚴重不足,與人相處的包容性不夠,若能讓孩子學會「吃苦」與「互重」,這將比給予他再多的一切更為重要。



     「武術」究竟在學什麼?華麗的拳腳招式,還是駭人的分筋挫骨術?其實老祖宗傳下來的武術內涵只有兩個字,就是「武德」。何謂「武德」? 容人、尊重人,如此而已。正所謂:「拳腳小功夫,容人大丈夫」。學習武術得學會吃苦、學會忍耐、學會專注、學會包容、學會互助、學會尊重、學會和諧,參悟與世間萬物和諧共處的哲理。正所謂「對上以尊、對下以敬、對人以和、對事以真」,透過身體與心志的修煉來從新整合自己、了解自己、在這寰宇塵世中懂得和諧的運用自己,進而體悟人生而開拓智慧。這就是武術在學的東西。而武術練的不只是單純毫無感情的肢體動作排列組合,而是修煉與探究生命最初的心靈飽滿動力與身體適應外在能力所能承受的最大韌性,讓自己能在這現實社會與人生的矛盾衝擊下,完成更高層面的和諧智慧。因此武術的練習可以照映出習武者的本心,亦能修正自身的不足;透過武術的修煉,能夠從中檢測自己、反省自己、明辨是非、包容互重,人人若能如此,社會自然太平。


   台灣過去曾是中國移民社會國家,隨著時代變遷,造就了現在成為多元文化融合卻不斷探究與追尋文化「根」的認同;在辭修,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學習武術,這在「文化意義」來看,不僅只是運動的多元發展,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衷心期盼辭修的學生們能透過武術文化的洗禮,能逐漸培養出「禮讓、忍耐、武德、涵養」的俠骨風範與浩然正氣,才不失學校辛苦推展武術運動的實質意義。


七、參考資料
1 韓慶堂宗師夫人李雲芳女士口述資料。
2 韓慶堂宗師次子韓樹美先生口述資料。
3 李心發先生口述資料。
4 辭修高級中學體育組訪談資料。
5 中國武術論叢,徐紀,華聯,1987年。
6 中國武術論叢二-手熟餘談,徐紀,五洲,2002年。
7 台灣武林第17期,逸文,2004年。
8 中央國術館史,中央國術館史編輯委員會編,黃山出版社,1992年。
9 國術周刊第161~169合刊-中央國術館八週年獻詞,陳敦正,南京中央國術館出版1936年。
10行政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中央國術館發揚本土體育之歷史經驗,徐元民、莊嘉仁、卓旻怡,2001年。
11辭修高級中學暨附設國中部-四十週年紀念特刊,辭修高級中學出版,2011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韓門武集功夫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