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整脊、推拿、按摩… 民俗療法衛署不納管
記者: 李盛雯台北報導

整脊、推拿、拔罐、香灰、符水等民俗療法深入民間,但也

經常引發糾紛,危及人命。衛生署研究一年多後卻認定,上

述行為頂多只是民俗療法或民間信仰,非關醫療行為,決定

不納入管理。

構想年餘 無力落實

民俗療法由來已久,坊間國術館、SPA館、身心療癒、

腳底按摩機構林立,收費不一,衍生糾紛甚至鬧出人命。

一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工程師接受傳統整復師整脊推拿後,

頸椎損傷、四肢癱瘓,傳統療法安全再遭質疑。衛生署去年

二月痛下決心,擬將民俗療法分類釐清,希望把類似醫療行

為的整脊、推拿、外敷膏藥納入管理,導上正途。


衛生署說,「醫療行為」有明確定義,必須具學理基礎、

長時間反覆實施、以治療為目的、徵得對方同意,以及由

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施行。從這些標準來看,整脊、推拿、

草藥、正骨、香灰、符水、氣功、按摩、水療、火療、刀療,

者不符合「醫療行為」要件。既非醫療行為,衛生署「想納管

也沒辦法」。


衛生署醫事處長薛瑞元指出,另類療法、輔助療法和中醫在國

外大行其道,美國官方成立「輔助及另類療法中心」,主管另

類療法。在台灣,中醫早被認定是正統醫療,納入健保體系,

但「民俗療法」並非「正統醫療」。官員無奈的說,衛生署也

想比照美國成立「輔助及另類療法中心」,連續兩年徵求文獻

報告,但至今沒人向衛生署提計畫。


歷經一年多研究討論,衛生署發現這些存在已久的問題「禁也

禁不了」、「管也管不來」,只能回到原點,認定「全非醫療

行為」,不納入管理。


不納管 不代表不管


薛瑞元強調,「不納管」不代表「不管」,只要業者宣稱療效

或不具醫護人員資格而有行醫之實,就違反「醫療廣告」相關

規定或觸犯「密醫罪」,必須負擔法律責任,衛生署不會坐視不管。


萬一進行民俗療法過程中出問題,民眾如何自保?薛瑞元表示,

可循民事、刑事管道解決。


衛生署認為,民俗療法不是醫療行為,業者收費提供各種服務,

屬商業行為和消費行為,各有主管機關。業者必須提供定型化

契約,一旦出現消費糾紛,公平會、消保會有法可管,

民眾仍有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韓門武集功夫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