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璽老師為小韓老師多年之好友,這些年來東奔西跑的推廣武術與探究武術,
這樣的精神讓小韓老師敬佩不已,鴻璽老師這篇文章寫出了很多武術教學老師的心聲,
po上與大家分享
此文轉載於鴻璽老師的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cgdswushu/26983531#trackbacks
............................................................
武術教學到底該不該產業化?這話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說,就是該不該收學費
這個問題已經被太多人討論過了,而且都是討論國術
跆拳道沒有免費的教學
柔道沒有免費的教學
劍道,和氣道,拳擊,空手道,通通沒有免費的教學
而且他們從來也沒有需要討論“該不該收費”這件事
那麼,為什麼國術收費一直都有人懷疑呢?
其實,這件事我也思考了很久
詭異的是,不諱言,我也是吃這行飯的
所以,考慮收不收費用,根本就是考慮我要不要喝西北風過日子
我這次在大陸北方流浪,也遇到好多不同流派的武術家
當他們聽到我在台灣教武術時都很開心,認為有人在對岸做同樣的事
他們大部分的第一反應是,那麼,你的“正職”是什麼?
他們簡單的認為,如果我教的不是“樣板武術”,也就是無法化妝上台表演,無法出國比賽拿成績單那種體操武術,那麼我就無法靠教拳為生
他們的心中能分辨出“表演武術”跟“傳統武術”的價值差別
也許就是因為他們太了解了,所以他們清楚的知道,價值不等同於價格
表演武術有價格,沒價值
傳統武術有價值,沒價格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玩的現象,也凸顯出了台灣跟大陸在看待武術的角度上有了漸層的不同
在大陸,有愛好與研究傳統武術的人,但是他們多半是當地有錢人,至少在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的人,可以花時間,花金錢,好好“文藝復興”一下上個世紀丟掉的文化財產
這一點,絕對是現代“窮文富武”最好的寫照
那麼,我們台灣呢?
我覺得現在我們處在一個轉型的階段
從1950年開始,許多跟著國民政府來台的拳師們,在一片“北師南下”的風潮下,打開了台灣大片的北拳文化
長拳,螳螂,太極,八極,劈掛,摔跤,少林,形意,八卦,應有盡有
老師的程度參差不齊,有高有低,但是熱心程度卻都是一樣
他們極力想把中國武術傳播出來,而且保持著練武救國的熱血情懷
那個時候,練武是一種風氣
老師義務教,學生認真學,學校的武術社團根本就是當成軍隊在練習
那麼,一甲子過了,2010年的狀況呢?
別人我不知道
就我來說好了
我的武術教學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雲門的武術教室
這是收費的課,而且費用不便宜
學生穿的乾淨統一,教室硬體設備傑出,標準的地板,過濾的空氣,適當的溫度,每天固定有人打掃的環境
人人上課打上不同顏色的腰帶
腰帶的顏色代表身心的成長
每個禮拜平均有七個班級,每班平均12人
教學老師以外還有行政老師
個其所長,互相合作
教學只要負責教學,不需要煩惱會計,行銷,後勤,整合,甚至課表的安排
我能花時間研究教案,花精力注意每個細節,花體力示範動作要點
武術,可以在小範圍裡,只剩下武術
第二,雲門的藍天教室
藍天計劃是一個幫助弱勢團體的課程
對象有單純的弱勢家庭,也有受到家暴的少年,甚至有被性侵的少女
他們有些狀況良好,但也有性格暴躁,孤僻,自殘等
這些課程是免費的,而且我們還要固定捐贈武術服裝,鞋襪等消耗品
課程多半不在台北,而是在台灣各個偏僻的角落
我在五年半裡,跑遍了苗栗,後龍,竹南,楊梅,平溪,霞雲,山東
地點都是交通不便,學員狀況也經常搖擺
這些來回的經費,除了尋找補助之外,都要從教室內部的營運裡節省出來支出
第三,我自己的試驗班
試驗班,就是我自己花時間組成的班級
地點在中正紀念堂,固定一個禮拜一次三小時的課程
最初只有五個人,目的是把平常每一班比較有興趣的同學帶出來
從一個禮拜90分鐘的練習,變成三倍,加強功底
目的是加強,所以我設定是不收費的班
三種課程,在同一個時間軸下同時運行,我發現了奇妙的規律
姑且不論成果,也不論個別狀況,五年所有人平均下來,可以總結幾個現象:
出席率最高的,是第一種課程
續班率最高的,是第一種課程
學習效率最好的,是第一種課程
家庭支持度以及參與度最高的,是第一種課程
最後,最重要也最直接影響我,支持我基本生活收入的,也是第一種課程
這麼看來,付費的學習才是好,其他兩種教學模式就失敗了嗎?
我倒覺得不是,大大的不是
藍天教室要繼續,因為今天的武術本來就是來服務人群的
對於出的起學費的學生,要服務,要強身健體,要傳播文化與智慧
對於出不起學費的學生,更要服務,要幫助,要包容
如果在100個中輟生中,有一個因為武術改變了人生想法
如果在100個家暴孩童中,有一個因為武術對未來有了希望
如果在100個弱勢學童中,有一個因為武術而奮發努力
如果有一點點的如果,未來的社會成本就會大大的降低
社會就會相對穩定,經濟就會比較蓬勃,那麼,能繳學費的家庭就會增加
收費的武術教學就會相對成長
我們這種專業的武術教師收入也能穩定,願意從事這一行的新血也會增加
傳統武術就會找到更高的價值
那麼,第三種模式,也就是我的試驗班呢?
室外的,免費的,我日日夜夜要求大家能來就來的班
多年下來,人數有稍微的成長,但是無法跟教室內的人數比較
出席率極度不穩定,上課環境時好時壞
冬天太冷,夏天太熱
不時遇到戲劇院表演,管理員提早趕人
不時遇到街舞比賽,場地周圍擠滿了眾多三八
不時遇到怪老頭,想要學拳卻分不清楚武俠小說與現實
不時遇到政治遊行,藍綠對抗,靜坐抗議
在室外,我沒有白板黑筆能寫字繪圖
沒有鏡子可以讓學生關照自我
沒有廁所或更衣室,也沒有置物櫃或飲水機來方便大家
有的只是一個禮拜一次的默默相見
我願意來教,你願意來學
我沒有假期,你沒有補眠
在這裡,我們的共同詞彙是武術
在某種程度上,這個班的重要性,或許比其他的有過之而不及
它不會增加我的收入
它不會提高中輟生回頭的比例
但是,或許有一天,它增加了未來一個新的武術傳播者
那麼,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中國武術,該不該產業化?
該與不該,不在問題本身,而是在周圍的環境
我在天津遇到一個八極拳師
他除了八極,也教劈掛,形意,金剛八式
我跟他討論武術收費的問題,他的回答很妙
“教武術就應該收錢,而且應該收的高,學生才會重視”
聽了很有道理,我繼續跟他討論
後來發覺,他的學生分兩派
一半是天津本地的中國人,一半是金髮碧眼的外國學生,其中大都是歐洲與美國來的
中國學生,他分毛不收
外國學生,他按小時收費,絕不苟且
結果是什麼呢?
他的外國學生一個禮拜練習四次,心甘情願,早到晚退
他的中國學生一個禮拜一到兩次,老師叫不過來
他私下跟我說,中國武術還是中國人才能練得好,外國人缺了文化的認知,無法練高明
可惜的就是自己的中國學生個個都要忙上班賺錢,沒法經常來練功
我跟他的外國學生交談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敬仰與喜愛
並且認為千里迢迢到天津學武非常值得,他們非常珍惜自己所學習的每一分一秒
跟他對話完之後
我想到米芾寫字的過程
苦練三年,還沒有路過秀才給的三天練習重要
因為紙貴,五兩紋銀買一張紙
無法隨便書寫,於是改變態度,認真提筆
寫了一個“永”字
秀才在後加了“志不忘”
“永志不忘”造就了米芾日後的成就
態度改變結果
- Jul 17 Sat 2010 09:39
米芾寫字,永志不忘 (轉) by 雲門少年武術鴻璽老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