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 主題:探究韓門武藝史 by 小韓老師

二、 研究動機:身為韓門後裔,本應繼承家學,無奈年代差距甚遠,資料殘缺及文獻不足;家人之口述,也隨著歲月增長而逐漸模糊;有感於此,研究之機不自覺起,開始著手資料整理之收集並加以分析,盼能尋回所失。 

三、 研究方法:田野調查法、書籍、雜誌、網路等資料參考。

四、 研究內容:

1 韓門名詞釋譯:

韓門,乃後學對韓慶堂宗師在台武藝傳承系統之稱謂。在北少林門派中,長拳屬一大流派系統。經時代、地域之變遷,演出許多分支流派,在此介紹長拳在台一大主流系統「北少林長拳」。 

2 韓慶堂先生簡介:

韓慶堂先生,山東省即墨縣店集鎮人。民國18年參與 浙江省全國國術遊藝會擂台賽,獲「優等」第一名。19年以第一期第一名成績結業於南京中央國術館。當時人稱武狀元。36年奉調來台擔任「中央警官學校」技術教官。65年與世長辭。對於當代武術傳承甚具貢獻。後人給予「千手擒拿」之美譽。


3 韓門早期在台之簡史:

1953.06.12
參與「國術勞軍團」。期間,韓門沈茂惠、姜長根、唐克杰、王建緒、孟憲明等五人,因表現傑出、默契十足,而有「五虎」美譽。

1954.10.25
參與「第九屆全省運動會」國術表演。

1955.06.24
參與「中國國術比賽大會」,韓門傅松南勇奪「少年組冠軍」。

1955.10
受大導演屠光啟之邀參與武俠電影之拍攝。

1955.10.25
受邀參與「第十屆省運會」國術表演。

1956.05
受邀參與金馬、烏丘、東引等國術前線勞軍團。

1956.05.25
受邀參與「台港國術觀摩大會」國術表演。

1957.11.22
參與「台港澳國術比賽大會」,韓門姜長根獲重量級亞軍。

1962.08.27
受邀拍攝「台灣的體育」國術部分示範演出。

1967
韓門沈茂惠受菲律賓邀往總統府擔任「國術功夫隊」總教練。

1968.12.10
韓門姜長根、唐克杰、徐紀赴馬來西亞擔任「東南亞華人武術表演大賽」中華民國代表。


4 韓門武藝系統彙整:

(1) 十全拳術 (2) 器械套路 (3) 對練套子 (4) 擒拿截脈 (5) 柔身太極 

5 韓門武藝訓練分析:

韓門武藝,首重「身法」,演練時手足並施,長橋大馬,運勁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氣勢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身型上特別強調「鬆肩塌腰」,其目的在於能使肩、胯兩處「鬆活圓靈,伸縮彈勁」,有效發揮技擊上之綜合運用。是故整套拳精隨乃在於腰。由腰身之靈活自如衍化各種身法,主宰上、中、下盤,發揮勁力,調和剛柔。正如所謂:「出拳如扔石,踢腿似射箭,腰身如蛇行,上下一線牽。」動作上要求竄、蹦、跳、躍,快速靈活身法上強調閃、賺、騰、挪,移形換位,應用上綜合點、打、摔、拿,變化莫測,風格上講究起、伏、轉、折,節奏分明。特色大開大合、氣勢磅礡,經久練習,可使氣血通暢,舒達於四肢百骸, 完全符合古諺「非習長手不足以達氣」之論。

韓門武藝內容分別以十路潭腿、連步拳、功力拳為開門套路。 其目的在藉由架勢開展撐筋拔骨之訓練,建構初學對於傳統武學功體之結構觀。再以二路埋伏、一路埋伏、十字趟為中級套路,目的在培養身法閃、賺、騰、挪之慣性運用,後以三路炮拳、四路查拳、四路蹦砸,訓練空間之變化及勁力之使用。終以太祖長拳做為結尾,綜合所學之思維,將角度加
以分析細練,重新體察,進而塑造全新的武學風貌。

現今許多研習韓門武藝的同好,迷失於套路之追逐,但「套路」的本身,卻是一種前人對門派技能的認知表現,其代表著中國傳統文 化中的時代背景邁向進步文明的時代指標,進而走向精緻之藝術化;而「藝術」一詞,為人為之安排,非真實事物之本身,乃創作者為滿足人心,使人信以為真,而編創出的真實幻覺。故後人在研習套路揣摩前人技能認知之意
境時,切勿本末倒將套路認是門派之一切,畢竟現在資訊的爆炸,套路已不太值錢,門派訓練之功法、階段性訓練法,方為需掌握的方向。而子拳為母拳所生,套路就把它當作是門派於訓練上傳承之證明也無仿。

6 韓門武藝之傳承:

(1) 機關學校大團體 (2) 私人追隨 (3) 經評選之入室弟子

六、 結論:

韓門武藝,內容精博。無奈現今學者,不是走入樣版,便是失去其之特色;不但手、眼、身、腰、步皆未體現其之奧妙,招法變化應用及發勁奧義更是全然不知;故今後將繼續整合韓門武藝之論要及其技法,望為後學有所貢獻。若後之學者,能承繼韓宗師遺志,知所遵循;在明師的指導下,肯下苦功;在懷恩報德之餘,能善用所學,甚而繼志述業,相信如此,也算是無愧於韓門了吧!期勉之!

【參考資料】

當代台灣國術史料彙編 張伯夷 編著/ 中國武術論叢 徐紀 著/ 手熟餘談 徐紀 著/ 中央國術館史 屈武 編著 / 警察應用技能 韓慶堂 著 /健身太極拳 李茂清 著 / 江湖父子情 傅松南 著 / 力與美雜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韓門武集功夫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