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徐紀說明,新武術最大的問題就是追求外表形式,把中華文化的本質,武術的基本功法丟掉了。(網絡圖片)

【大紀元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耿豫仙採訪報導)「大陸那種武術的練法,我基本上反對。他們受傷的程度非常厲害,表演的後台,他們著裝的時候,每個人身上都是護具,我有時候開玩笑說,「怎麼?沒有好人了嗎!」徐紀說。

徐紀是中央國術館畢業的韓慶堂來台的第一代學生,對武術研究深入廣泛。中文系畢業的徐紀,經常發表有關武術的文章書籍,先後拜韓慶堂,劉雲樵等名師,他同時是第十屆台北文化獎得主。



對於30幾年來大陸發展的新武術,徐紀把它取名為「樣版武術」,他說:「現在在大陸己經有很多人用我這樣的稱呼。」

徐紀表示,新武術第一次派隊到美國、墨西哥、加拿大,造成傳統武術界的錯愕。「舊金山的武術是很強的,有從廣東來的,有後來二次戰後的新移民,台灣、大陸的都有,小小的山城,武術界來的人也多。他們對大陸來的所謂的競技武術,所謂的新武術很反感。」

他們對新武術取了很多說法,有的叫「雜碎功夫」,「因為舊金山賣雜碎,中國人靠中國餐館謀生,外國不會吃中國餐,就吃雜碎,這個聽起來是很刺耳。也有人把它叫『香蕉功夫』,就是外黃內白的意思。也有的人叫Chinese Ballet『中國芭蕾』它裡面有芭蕾動作,比如兩人對劍、同時彈跳、兩腳大伸叉,沒有任何武術功能。」

徐紀說明,新武術最大的問題就是追求外表形式,「把中華文化的本質,武術的基本功法丟掉了,他們誤把現代化當成西洋化了,把武術西化了。」

徐紀闡述,中西基本的文化不同,中華傳統中,運動的基本哲理是內運外動,少了內運就不是運動,變成活動。「用西洋體操方法來練中國武術的套路,舉手投足令人難以忍受!套路、兵器是中國的,用的卻是西洋體操的身體、技巧、方法來演練中國武術的套路。」「像李連杰等大明星,都是樣版武術。」

對此,新唐人電視台2008年「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評委李有甫說,傳統武術包括養生、止惡揚善的抗暴能力、具表演的藝術性、修煉的成分「武德」。溶合為一,則是中國傳統武術的內涵。

在台灣頗負盛名的青島武術館館長林昌湘表示,新武術完全以體操的表演形式,去除傳統武術攻防的理念,是相當局限的。

韓門韓慶堂第三代韓基祥則更進一步說明,新武術是競技化的運動,是非常容易傷身的。他說,選手在激烈的訓練下,達到競賽的目標,身體要付出相當代價。「想清楚自己學武的目地是什麼,選擇什麼自己要負責。」

徐紀表示,大陸為了提倡新武術,「想方設法,甚至派二軍出場,不讓樣版武術第一軍選手出國,這樣新武術才能推的出去,要不然把它鎖在中國,就白忙了!」

徐紀說:「我叫它『樣版武術』,我覺得是相當客觀的,大陸喜歡做樣版,搞得全中國都要學這種武術套路。」

徐紀最後嘆氣,「唉,這種東西能提倡嗎?」




缺乏系統規劃 台灣武術發展困難

對武術研究深入的徐紀表示,民國初年在大陸兩個較有組織的武術機構,其一是「中央國術館」,於民國17年成立於南京,它的分館都在長江以北,比較有名的如「青島國術館」。

「青島國術館」來到台灣後,在台中、豐原、彰化、台北等中、北部比較興盛。

另一個是「精武體育會」,民國前二年於上海創立,創始人是霍元甲。「精武體育會」屬於民間,同樣是北方拳。「精武體育會」有「不外傳」的祖訓,所以沒對外傳其一門之精華「迷蹤拳」。

精武體育會是很現代化的組織,裡面有學書法、唱歌、也有音樂樂隊的組織。結合社會,也進入學校,連合士伸辦「精武小學」,中國辦外國也辦。以實際的成效,精武會要比中央國術館還大。

早期台灣沒有「國術」這名詞,以「拳頭」代稱。國民政府遷台,中央國術館在台灣發展,擴及各縣市的國術館,才將國術二字帶進台灣,延用至今。

台灣在地的武術並不受重視,台灣有很多拳法,然而沒有整理挖掘。台灣曾一度要恢復中央國術館,但未得到政府的支持。後來以民間形式發展,缺乏有系統的計畫,所以在台灣的發展都是零星的。

至於台灣的本土的武術,代代相傳,但一代不如一代。

徐紀說,武術是個古老的東西,台灣政府一直未重視,因此欠缺有規模、有體制的培養單位,要弘揚,更顯困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韓門武集功夫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