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武林高手在華岡系列4

楊正隆的武藝 充滿易經的哲理
文/葉志堅

中國武藝自古就與深奧難解的「易經」哲學,有著十分縝密並且互為表裡的關係。從「陰陽五行」到「易經八卦」,無一不牽動著各門各派高深的武學基礎;放眼望去,不論是練氣養身,還是技擊攻防,沒有一樣是離開中國古老的易學思想。在文大就有一位專習此藝精曉太極拳、八卦掌與大內八極劈掛的老師「楊正隆」。

楊正隆是文大國術組畢業的,在大學這段求學的時間是其奠定一生武學根基的黃金歲月。早在大一時因適逢總統府武術教練劉雲樵授藝於文大,教授當時國術組大三學生八極拳與劈掛掌。雖然是大一的學生沒有修習這堂課,但因為對武學有著極深的興緻,所以便以旁聽的方式一窺劉師爺的八極身影。之後更追隨劉雲樵的嫡傳弟子戴士哲學習八極門的拳藝,每個禮拜都到戴士哲的家中學習八極拳、劈掛掌和八卦掌。

八極拳和劈掛掌源自河北省滄州的古老拳術,一為擅長近身短打、一為專習放長擊遠,二者相習互用則不論遠近皆能攻守自如,所以江湖上自古就有「八極參劈掛,神鬼都怕;劈掛參八極,神鬼嘆莫及」之說。現如今,國內所有情治系統和總統府侍衛人員,皆是必須學習此種拳藝。

談到暗涵「陰陽五行、易經八卦」之理的拳術,則非屬太極拳不可了,除了太極拳是國內最多人學習的養生修真之術外,更重要的是太極拳的拳術理論基礎。太極拳自古便有「十三勢」之稱,而這所謂的「十三勢」也就是太極拳的靈魂和基礎所在,是指太極拳行功練藝的「八門」和「五步」。「八門」是指著太極拳的八種技擊攻防的勁道「硼、捋、擠、按、採、列、肘、靠」,由易經八卦當中「乾、坤、坎、離、巽、震、艮、兌」演變而來;「五步」是指太極拳運行的五種身法「進、退、顧、盼、定」,由陰陽五行的原理所創。

太極拳門派眾多,楊正隆所精習的為陳、楊、鄭三派太極。他跟杜毓澤學陳氏太極,跟張敦熙和陳取寬學楊氏太極與鄭子太極。杜毓澤是台灣陳氏太極拳的大家,很多太極名人都出自於他的門下,如徐紀、王嘉祥、涂宗仁等人,都是杜毓澤的門徒。而張敦熙,他除了精習太極之外更通曉通臂拳法,是台灣楊氏太極重要的傳人之一。楊氏太極傳到台灣起了相當的變化,現如今國內流傳極廣的「三十七式太極」就是一例,這派楊氏太極練的就是由楊澄甫的徒弟鄭曼青所改的拳架。陳取寬就是鄭曼青門徒吳國忠的弟子。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楊正隆能有今日的武學造詣,靠的除了毅力、體力,還有的就是不斷學習的能力。相信不論是拳派武術的開創或流轉,都離不開取法天地的自然性,唯有如八卦和五行般綿延不息的迴轉,才會有川流不息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韓門武集功夫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