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貴演練 陳氏太極趙堡架
.........................................................................

自創太極套路 遠赴大陸師法 傳統創新迎戰世界好手 期盼發揚文大國術新風範

文/蔡玉芳/邱慧珊

代表中華台北出賽的本校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班三年級張景貴,以其融合競技武術及太極劍之美的自編國術套路的創新動作,勇奪2005年第八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太極劍銀牌寶座。

去年中華代表隊參賽第八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共計七人,抱回一金四銀四銅,也是歷年來國際賽中成果最為豐盛的一次,成功將台灣武術精華表達無遺。一如張景貴開始強調,「我們是代表中華台北出去比賽的!」更透露出張景貴對自我的期許與驕傲。

從1996年起便參加國內外無數國際性的武術錦標賽事,自國小五年即便接觸國術的張景貴而言,其水準已在一般水準之上,雖陸續婉拒學校所邀請的大專盃比賽,但從不在國際賽事缺席,2005年代表中華台北出賽迎戰世界國術好手,以其強項的太極拳及太極劍對敵,創新傳統舞出太極之美,成功的抱回銀牌返國。

自1991年首設世界武術錦標賽以來,每兩年舉行一屆,今次是進入第八屆,2005年12月10日至14日於越南河內舉行,首次更改舊制,取消制式化的套路為主,要求選手自選自編套路,讓武術有更寬闊的發展空間,裁判亦從原來的五人制改為分ABC三組,每組三名評分者,以九人制來作更公正客觀的評比。

張景貴表示,以往武術即分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等許多派別,但現在大多學校都以「競技武術」為主,不過無論是以修身養性為主的傳統武術,亦或是以表演藝術為導向的競技武術,均源於國術的範疇,無需要特別去劃分,只要用心喜歡表達,即為武術實義。對於未來武術走向表演形式的方向,張景貴也提到,只要能讓國術發揚光大的,都應該與以鼓勵才是。

他感慨道,台灣的國術系並非像大陸國術所謂的「專業隊」,台灣人仍以學科為重,但台灣隊伍仍具有不少強項優點。如台灣方面於民國38年接收了許多從大陸來台的武術師傅,繼承了最正統的武術精神,這是值得保存下去的,加上創新活潑的國術發展,也讓台灣的國術有了不一樣的新視野。

張景貴更慶幸的表示,文大是全國唯一能完全繼承傳統中國武術精神、專為武術而成立的系所,這也是中國文化大學之所以能擁有培養國際實力人才的重要因素。不過,對於未來學涯規畫,張景貴直言,由於台灣至今並無專門為國術系所設立的博士班,他將來可能會往上海體院去學習以拓展視野。他說,目前以競技武術為主,往後還會接觸到傳統武術的範疇,並期望將兩者融合統一,驅除追求「最高、最遠、最強」的迷思,而將武術回歸到最原始的精神—自衛強身。

張景貴說,練太極為他打開世界之窗,對於像他這樣家境不好的孩子,有一天竟然能到世界各地比賽,是他從小想都沒想過的,不僅是出國,原本連上大學、念研究所都是遙不可及。從小身體不好,父親帶他去學太極拳,身體變好是想當然爾,但離選手之路卻還未露曙光。家境不好,張景貴念職校夜間部,白天在修車廠當學徒,也做過不鏽鋼廚具的工作,然而當他當兵時,父親卻意外去世。

「我現在的目標是拿金牌給父親看。」雖然父親不在了,張景貴也曾想放棄,幸而恩師黃國忠沒有放棄他,「教練就像是我第二個父親」,他自稱自己是朽木,卻遇見一位化腐朽為神奇的教練。張景貴最感佩黃教練超人的耐心與細心,當時他練太極遭遇瓶頸,黃教練幫助他突破生理及心理的障礙,帶領他成為一位真正的選手。

張景貴說,我常沒有自信,因為出身比別人差,總以為凡事都比別人弱。如今他站在國際舞台上,憑靠的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自我要求,以及身經百戰的老練。他心中的武術真諦,是技擊、養生、藝術與道的統合,未來張景貴期待自己拿到金牌從競技場退休後,投入台灣武術的發揚與推廣,啟發培養更多後進。

張景貴於國際賽成績有:
2003年第七屆世界武術錦標賽男子太極拳第五名
2003年第七屆世界武術錦標賽男子太極劍第三名
2002年第十四屆釜山亞洲運動會武術男子太極全能第六名
1999年第五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套路比賽男子太極劍項目第四名
1999年第五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套路比賽男子太極拳項目第七名
2002年第六屆中華盃太極拳國際錦標賽暨表演大會四十二式太極劍男A組冠軍
2000年第五屆中華盃太極拳國際錦標賽暨表演大會四十二式太極劍個人賽第一名
1996第三屆中華盃國際太極拳錦標賽暨表演大會四十二式太極拳個人功架男子組季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韓門武集功夫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