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篇是山東好友劉連洋在精武雜誌所發表的文章,在此做收藏 ........................... 山东螳螂之补充-又名<再话螳螂拳>-刘连洋文
《精武》杂志率各媒体之先,深入螳螂门发源地山东烟台、青岛采访,并于2004年第六期对发源地的螳螂门武艺进行了写真式的描写,让大家感受到了山东螳螂的真实风彩.对螳螂门而言,实是一大幸事,此次本人再补一文,以期完整的展现山东螳螂门。


从山东螳螂四大名师说起


2004年2月,受香港中国国术总会邀请,山东烟台派出螳螂门四大流派名师参与了「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此次盛会的交流情况,在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主席卫凤池先生所著的《2004年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 》一文中有所描述:“这次盛会被权威武林人士誉为历届世界功夫群英会中水准最高,而最令人惊喜的代表作是首次得见的山东省本土螳螂拳。螳螂拳发源地为山东省烟台地区,古传至今流行四大门派。这次烟台市武协派来四位代表:梅花螳螂(太极梅花螳螂)曲滋君;七星螳螂钟连宝;太极螳螂李飞林;六合螳螂张道锦。。。。。几位螳螂名师各有千秋,其精湛武功令人叹为观止,果然是名不虚传的正宗山东螳螂拳。”这是螳螂拳发源地的首次派员南下参与世界级的传统武术交流,所派的四大流派名师可谓精英皆出,系当今山东螳螂四大流派的主体代表人物。


山东螳螂门的主体,从古发展至今,实际上是三枝四派。三枝四派即梁学香先生一脉的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两派,王永春先生一脉的七星螳螂,林世春先生一脉的六合螳螂。


梁学香先生一脉的螳螂拳法


此枝传承为:王朗-侠盗-李秉霄-赵珠-梁学香。螳螂拳在梁学香之前,是一脉单传,至梁学香后,方开始对外界广泛传授。影响最广的,主要是梁学香传姜化龙,姜传宋子德、莱阳三山一枝的太极螳螂及梁学香传郝宏,郝宏传其六子及郝宾先生一枝的梅花螳螂(也称为太极梅花螳螂、梅花太极螳螂)。梁学香于清道光年间著有拳谱三本,是现在可见的最早的螳螂拳谱,可以说历史意义重大。梁氏一脉的螳螂拳大致如下:


1太极螳螂


主体传承为:梁学香-姜化龙-宋子德-莱阳三山(王玉山、崔寿山),这一枝传承下来的梁学香螳螂拳法称为太极螳螂。在山东烟台、青岛皆有嫡派传人。如第六期精武杂志中所介绍的螳螂拳名家李飞林先生,即是莱阳三山之一的王玉山先生传其子王元亮,王元亮先生传其义子李飞林先生。


李飞林先生在演练太极螳螂拳时,其小登山式后脚跟是贴地的,从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上,就可以看出明家的风范,小登山式后脚跟贴地,其技击内涵丰富,这样的步型可以成就步法的灵活多变,使得李飞林先生的太极螳螂拳法在实战时身法、步法犹如蝴蝶穿花,似蜻蜓点水,而且劲力均整、囫囵,六面浑圆一体。另外,第七期《太极螳螂摘要拳一段(二)》中的插肘与转身崩捶变玉环之间,与李飞林先生的拳法演示及拳谱相比,漏了一招“崩点变玉环”。完整的拳谱及演势应为“..回身翻车至底,起身朝天一柱香、插肘、崩点变玉环、转身崩捶变玉环..”。两个“崩点变玉环”动作基本相同,照片也相同,唯“转身崩捶变玉环”加上了右回身动作,这里作一注明。


李飞林先生作为山东螳螂门四大名师之一,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主席卫凤池先生所著的《2004年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 》一文中对李先生的太极螳螂拳评价是:“李飞林的太极螳螂「摘要二段」、「螳螂双手剑」,只见身若游龙,气吞牛斗,刚柔并重,霸气十足,使出经典螳螂囫囵劲”。颇为形象的写出了李飞林先生太极螳螂拳的特点。


2.梅花螳螂,


由梁学香先生传下的,在烟台市称为梅花螳螂的,主要有以下三大枝:


第一大枝烟台郝家


烟台郝家拳房,是清未民初烟台武术界威名赫赫的三大拳房之一。其武功中含有罗汉门、圣猿门、岳家散手等技精华,同时又得到了梁学香一脉真传的螳螂拳法。此枝螳螂拳法称为梅花螳螂、太极梅花螳螂、梅花太极螳螂,以郝宏传郝恒义、郝恒禄、郝恒常、郝恒信、郝恒坡、郝恒祥,再传郝宾老先生为代表人物。郝宾先生传人众多,现在在世的传人也有很多,如烟台曲滋君先生、乳山钟春德先生等等。


作为山东螳螂四大名师之一的曲滋君先生,在《2004年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 》一文中对其评价为“曲滋君的梅花螳螂「拦截拳」、「达摩剑」,讲究身灵腰活,动作迅猛,以手法连贯、整劲爆发为特色”;这是对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较为形象的表述。


第二大枝


第六期精武杂志上有一幅张福州先生梅花螳螂拳的照片。张先生这一系的梅花螳螂拳传承为:梁学香传孙元昌,孙传任凤瑞,任传王国典,王传张福州先生,也是烟台梅花螳螂的一枝。


第三大枝


梁学香传其子梁敬川,梁传黄永凯,黄传林世钦、纪忠德等等,该枝梅花螳螂在烟台仍有传承。


烟台的梅花螳螂拳系,自梁学香、姜化龙广泛传授以来,传人众多,这里也只是作概括性的介绍,难免有漏一挂偏之嫌,具体内容有待同道进一步补充。


王永春先生一脉的七星螳螂拳法


王永春(字云生)传下的七星螳螂,为烟台七星螳螂拳系,由王传范旭东,范传罗光玉、林景山、王传义等五人,罗光玉先生在精武会任职多年,将七星螳螂南传,而罗氏一脉的七星螳螂又以香港为跳板,广传于世界各地。烟台七星螳螂本宗,则以林景山先生所传为代表,林先生传人众多如:胡永福、邵华亭、王春山、林春生、牟傅祖、凌华堂、于天堂、于天路、于天呈、钟连宝等,使七星螳螂在山东本土得以香火传承。


第六期精武杂志中的钟连宝等先生(这里需更正一下的是杂志中“六合螳螂名家钟连宝先生”应为“七星螳螂拳名家钟连宝先生”之误)。作为山东螳螂四大名师之一,在《2004年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 》评价为:“钟连宝的七星螳螂「白猿偷桃」、「醉剑」,强调开合收闭、横竖叠用,以车轮劲法为主;”这应是山东七星螳螂的真实风彩。另文中提到的于天利先生,当为于天路先生之误。


4.林世春一脉的螳螂拳法


六合螳螂拳法,原称作六合拳、六合拳螳螂手,演称六合螳螂。其拳法起源于魏德林,魏传林世春,而林传此拳于招远、黄县(今龙口),自此六合螳螂分为两枝流传于世:


其一:招远六合螳螂,由林世春传“神拳”赵同书再传赵春合,赵春合传现任掌门张玉坤先生,第六期精武杂志中刊登了张玉坤先生的一幅拳照,可谓珍贵;


其二:黄县(龙口)六合螳螂,由林世春传丁子成、王吉臣,丁传赵乾一、张详三、单香陵先生等,单香陵先生又传张道锦先生。另外,黄县一枝尚传有姜化龙传曹作厚先生一枝的螳螂拳法,该枝螳螂称为七星螳螂。


作为山东螳螂四大名师之一的张道锦先生,在《2004年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 》一文中对其评价为:“张道锦的六合螳螂「照面灯」、「纯阳剑」,已能活顺柔化,劲整刚发,果然潇洒飘逸,别具一格”;


实际上,除了以上四大流派主枝外,山东螳螂尚衍生出了诸多的枝派。如在胶东大地上仍有流传的有:烟台莱州一带代清林老先生传刘清敏、刘清寿先生,刘清敏、刘清寿先生传刘连洋、刘建斌先生一枝的精手螳螂;青岛流传的鸳鸯螳螂等等。在山东省之外流传的:辽宁一带的光板螳螂、香港赵竹溪先生的太极螳螂、鲍光英一枝的五点梅花摔手螳螂、台湾的八步螳螂、秘门螳螂、长拳螳螂、北螳螂自然本门,美国的华林寺螳螂等等。可以说是精英汇聚、繁花似锦的山东螳螂门。


烟台青岛,一脉相传


烟台青岛同属胶东,两地的螳螂拳,实际上是一脉相传,现在青岛的螳螂拳有三大枝:


1. 青岛王家太极螳螂


青岛王家太极螳螂,在青岛可以说是大本营,他根源于莱阳王家。这里的传人众多,即有莱阳三山王玉山传下的弟子,也有王玉山之子王元乾先生传下的弟子。他与烟台(莱阳)王家太极螳螂相同,均为一脉嫡系。如王元乾先生之子王勇等,皆是青岛王家太极螳螂的代表人物。


2. 青岛郝家太极梅花螳螂


青岛郝家家太极梅花螳螂,在青岛可谓传人众多、门派鼎胜的一大流派,其根源于烟台郝家。他即有郝家五老所传,更为主要的是郝宾先生的传承,他与烟台郝家相同,均为郝家螳螂拳一脉的真传。郝宾先生在青岛主要传人有孙雪坡、陈学坤、孙德龙、王聚胜等等。


3. 青岛七星螳螂


青岛七星螳螂,系李占元先生传下,在青岛影响颇大。其根源于烟台七星。传承为王永春-范旭东-林景山-胡永福-李占元,同烟台七星螳螂一样,也是一脉相传的螳螂拳法。


烟台、青岛均为一脉相传的螳螂拳法。近期有关于“螳螂拳起源于崂山、于七即王朗、崂山华严寺方丈之说”。实际上,起源崂山之说,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并没有任何可以考据的证明。而于七即王朗、崂山华严寺方丈之说,也让人觉的牵强附会,证据乏力。唯有据可察,有典可考的是螳螂拳发源地在莱阳、海阳一带。这也是不争的实事。


正宗之争,源于传统的敬师


相对于外界的螳螂拳传承,烟台、青岛的螳螂拳观念很传统,这一点,我们通过编辑部采访也可以看出来。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正宗之争。

在山东螳螂拳界的观念里,正宗的含义是将师传的东西练出来,完整的继承下来。这实际上是山东螳螂门尊师重道的一种表现,可以说,没有把师传的东西练出来,本身就是对不起老师,不存在正宗之说。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大家都努力练功,以求得拳之真道。


也正是由于这种传统观念,才致使烟台螳螂拳只有四大流派(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产生并衍传下来的。而不是三大流派或五大流派。可以说,在这种环境下的武技,是很具可信度的,因为大家都在互相的监督着,历史的东西,是谁也不敢杜撰,谁也不敢串编骗人的。所以山东螳螂门与外界的螳螂拳派之间,多多少少,有点区别。


尊师重道是中华美德之一,是件好事,只是大家在正宗的观念引导下,都认为自已师传的功夫是最好的,认为别流派老师传下技艺的不值一哂,由此出现了互相攻击的正宗之争,这是传统武术的陋习,不仅山东螳螂门有正宗之争,传统武各派均有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封建思想在作怪,正宗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有真正意义就是将功夫练出来。因为任何武术流派能够传承下来,都有他的真东西,都有各自的优点。

团结、发展才是硬道理


精武编辑部的采访中,有一个点睛之笔。就是破除保守思想,发展才是硬道理。螳螂拳创始之时,就是非常开明的拳法,吸取众多的流派精化而成(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为证),而他的成长与发展,也是在以自身的宗法为宗,不断的汲取各家之长。这是历史所证明的。没有不断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山东螳螂拳早就未落了。 也不可能成为中华武林中的传统名拳。


从这方面来考虑,作为传统武术之一的山东螳螂门,要想有继承,有发展,只有四大流派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各枝各派的螳螂拳名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共同进行螳螂拳的研究及推广,进行合理的商业化运作,共同打造螳螂门这一武术品牌,才能使山东螳螂门成为中华武林中最具特色及瑰力的武术名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韓門武集功夫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